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

College of Biolog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酶工程研究所

发布日期:2015-03-12 发布者:生工学院

 酶工程研究所简介(更新于20180912)

福建省海洋酶工程重点实验室为省级重点实验平台,研究团队由一支具有博士学位、年富力强、富有创新能力的中青年专家组成,在生物技术与酶工程领域有着丰富的研究及产业化经验。团队研究方向涉及蛋白质与酶工程、微生物工程、代谢工程以及生物医学等领域。重点开展微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应用现代生物工程、酶工程等生物技术开发新型生物酶和生物制品并实现产业化;同时开展酶的应用技术研究,综合利用海洋生物及其加工附产物,开发系列生物活性物质和功能产品。

近几年来,本团队主持了国家海洋局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863子课题、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海洋高新产业发展专项、福建省高校产学合作科技重大项目、福建省发改委生物产业项目等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的研究。科研总经费累计达4300多万元。发表相关研究论文200多篇,其中SCI收录论文百余篇,EI收录论文20余篇;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10多项。

姓名

学历

职称

主要研究方向

叶秀云

博士

教授

蛋白质与酶工程

傅  红

博士

教授

食用油脂、蛋白质科学与工程、食品安全的评价与检测

杨  捷

博士

研究员

分子生物学,环境微生物

王国增

博士

副研究员

分子生物学与蛋白质工程

牛丹丹

博士

副研究员

蛋白质与酶工程

李仁宽

硕士

助理研究员

基因工程

朱  凡

博士

助理研究员

生物工程

关  怡

博士

讲师

应用微生物、分子生物学

1、团队主要成员简介

叶秀云,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级人选;酶高效表达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福建省海洋酶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基因工程在酶制剂工业中的应用研究与开发,在酶制剂及其它生物活性物质的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改良、高效表达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持了国家海洋局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863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0多项国家及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奖励;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8项,国际发明专利2项;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先后发表了学术论文100多篇,其中SCI收录80多篇。

傅红,教授,博士。在食用油脂和蛋白质科学与工程以及食品安全控制与检验领域,获得美国专利授权1项,4项中国专利授权;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被SCI收录12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4篇。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2项、国家教育部留学基金、福建省自然基金、福建省科技厅重点基金等项目20余项。

杨捷,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齿毛菌漆酶的表征、转录调控及应用研究。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福建省引导性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各1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刊物发表文章十余篇。

王国增,副研究员,博士。在环境微生物木聚糖酶多样性及微生物来源的新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性质研究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作为课题骨干参加国家863项目1项,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人才项目1项,主持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校人才基金和校科技发展基金各1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际刊物上发表SCI论文12篇。参与发表SCI论文8篇, 申请发明专利5项, 其中获得授权1项。

牛丹丹,副研究员,博士。从事发酵工程与酶工程方向的科研工作,致力于地衣芽胞杆菌表达系统和生物可降解材料单体(极高纯度乳酸单体)的发酵制造技术及其高效新菌种创制的研究与工业化实施;新型食品加工用酶的发现、基因克隆、人工进化、高效表达及其应用技术的研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10余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8项,国际专利1项,其中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1项,3项发明专利获得工业化实施。

李仁宽,助理研究员,硕士。长期从事基因工程在酶制剂工业中的应用研究与开发,在酶制剂及其它生物活性物质的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改良、高效表达等工作。

朱凡,助理研究员,博士。依托福建省海洋酶工程重点实验室平台,主要从事应用微生物学和天然高分子的生物合成及应用方向的研究。先后主持校人才引进科研启动项目一项,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一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并参与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福建省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项目等重大科研项目。在SCI、EI及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5篇。

关怡,讲师,博士。结合基因操作、异源表达等分子生物学手段以及代谢组学、宏基因组学等组学分析技术,开展应用微生物学和分子酶学相关方向的研究。主持国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教育厅、福州市科技局市院校科技合作项目各1项。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刊物发表文章7篇,其中SCI收录4篇。

2、研究方向

  1. 海洋产酶微生物资源开发和产酶基因挖掘

  2. 新型酶制剂研发和生产

  3. 酶制剂的应用

3、代表性科研项目及成果

(1)漆酶的产业化生产及在环境污染物降解中的应用

课题组从自然界中选育获得一株高产漆酶的生产菌株——一色齿毛菌(Cerrena unicolor)Y-G07,建立了工业化生产漆酶的培养基配方和发酵条件、漆酶提炼和制剂成型工艺。在福建福大百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福建和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分别进行500L和1吨发酵罐生产试验,发酵8天的漆酶活力达到955-990U/mL,发酵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进一步研究了漆酶对多种常见工业染料靛蓝、金橙Ⅱ、活性艳蓝KN-R、结晶紫、等的脱色效果,并制备固定化漆酶,应用于印染废水的处理。相比于游离漆酶,固定化漆酶在热稳定性、重复利用性和脱色效率上有显著提高;并应用于印染废水的处理。

该项目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件,申请发明专利2件;发表SCI收录论文7篇,EI收录论文1篇。

(2)几种海洋生物酶及系列功能产品研发与应用示范

项目紧密围绕《全国科技兴海规划纲要》,针对福建省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领域的产业化关键技术,从海洋生物酶资源库及几种海洋源性工业用酶关键生产技术开发、应用高活性海洋生物酶开展海洋藻类资源的高值化利用研究、水产品加工副产物的高值化利用---生物活性物质的酶解制备等3个方向设置子任务,进行实施项目完成了14项海洋生物酶及其系列功能产品制备的关键技术研究,其中包括12项具有产业化前景的高技术产品,新技术2项,新工艺2项,并建立了相关产品质量标准;形成中试生产线5条,生产线5条,产业化基地1个;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3项,其中获得国家专利授权10项;项目发表论文63篇,其中SCI/EI 37篇,核心期刊26篇。

(3)海洋生物酶工程创新服务平台

根据对外开放、资源共享的目标,围绕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方向,主要建设四个公共服务平台,分别为产酶微生物菌种筛选与基因序列分析服务平台、酶蛋白工程试验和发酵服务平台、酶制剂应用技术服务平台、产品分析检测服务平台,通过添置仪器设备,完善平台软硬件条件建设,为从事海洋生物产品研发和生产的企业、相关科研院所提供开放性的技术服务。通过建设,该平台将成为研发能力强、技术水平高的酶制剂产品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为省内外相关企业、科研院所研究开发酶制剂新技术和新产品提供基础性研究、技术开发试验的条件和环境,以及酶技术数据库等;同时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高产量的系列新酶制剂、新技术和新产品,并形成具有特色的技术专利链,为酶技术应用提供经济、高效和环保的解决方案。该平台建成后,将成为我国酶制剂产业的应用基础研究与工程化开发、应用有机衔接与整合的桥梁和纽带,促进酶制剂工业发展,提高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技术水平以及产业竞争力,并有利于实现海洋经济和和海洋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